市人社局工伤鉴定中心有序恢复劳动能力现场鉴定
请用微信扫一扫
为保障工伤职工权益,帮助其早日获取相关待遇,市人社局工伤鉴定中心认真谋划、周密组织,全力筹备疫情后恢复线下劳动能力鉴定服务工作。5月29日-30日,已顺利完成第178批次共180人进行劳动能力现场医学鉴定,其中,非因工病残鉴定20人、因工致残鉴定160人。
一是提前谋划早部署。市人社局高度重视、认真筹备,积极联系医院协调鉴定场地,及时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报备,做好应急预案。提前15天逐一致电鉴定对象,预先告知相关要求,提醒外来人员密切关注防疫动态,提高群众疫情防控配合意识。
二是抓细抓实严防控。有序做好鉴定现场防疫工作,工作人员和鉴定对象需全程佩戴口罩,进入鉴定现场前严格核验安康码、行程码和身份信息,测量、记录体温,并询问流行病学史。引导人员进出分流、有序,排队等候前后保持1米距离,避免扎堆聚集。同时安排专人做好消杀工作,确保鉴定工作顺利开展。
三是优化流程提效能。合理安排鉴定批次人数,按医学鉴定科别分门别类、精简材料、细化流程,开展错峰鉴定,明确各个时间段的具体鉴定人数和人员名单,分批通知到场,做到无缝对接,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现场鉴定。规范鉴定流程,严把资格审查关、身份核验关、现场鉴定关和委员会评审关,保障工伤职工人员信息真实性、鉴定专家保密性、鉴定工作严谨性。
四是以人为本强服务。市人社局工伤鉴定中心前期致电鉴定对象200余次,摸底核实每位参加人员信息,主动联系行动不便、情况特殊的工伤职工,通过在线视频方式查看职工伤残部位及功能障碍情况,并结合医学检查材料作出鉴定结论。针对危重工伤职工,做到特事特办,积极对接协调医疗专家为其提供上门鉴定服务,确保困难人群“不掉队”。
信息来源: 市人社局